营商环境周报(第102期)|国家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多地推行“企业码”一码通办
时政要闻
国家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 统筹协调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
民营经济发展局的主要职责是:跟踪了解和分析研判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统筹协调、组织拟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建立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协调支持民营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依托新成立的专责机构,进一步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压实部门责任,定期调度《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落实情况、研判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下一步趋势、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开展落实效果评估、持续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强政企沟通,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将持续坚持和完善相关机制,切实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国务院办公厅: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机制 通过常态化互动主动发现办事堵点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办事堵点主动发现机制。包括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多措并举强化与企业和群众的常态化沟通互动,主动发现办事堵点,及时掌握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政务服务办事堵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快速响应、限时整改、监督反馈的管理模式,实现受理、转办、办理、反馈、办结等全流程闭环管理。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服务体验优化机制。包括建立高频服务清单管理、闭环优化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工作原则,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高频服务清单动态管理并定期发布;强化新技术应用赋能机制,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分析预判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通过智能问答、智能预审、智能导办等方式,建设企业服务空间和个人服务空间,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直达直享、快享快办”。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平台支撑能力提升机制。包括强化政务服务渠道统筹和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机制,强化网上办事入口统筹管理和一体化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提供政务服务,推动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平台、网站、移动端等向各级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深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赋能机制,进一步发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作为全国政务服务总枢纽的作用,强化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和公共支撑。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效能提升保障机制。包括健全政务服务法规制度和标准规则迭代机制。加强国家层面“一网通办”相关法规制度研究,固化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经验做法,加强制度保障;健全政务服务评估评价机制。持续做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工作,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第一评价标准,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企业和群众需求导向转变。
此外,《意见》从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拓展公平普惠民生服务、推进政务流程优化再造、加强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推动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便利特殊群体办事服务等方面,梳理总结了57项地方部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典型经验案例,供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地方行动
天津:发布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措施 推进高频事项“证照联办”一件事改革
近日,天津市政府发布《天津市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旨在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主要内容包括:
在积极营造规范便捷、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方面,《措施》提出,推进高频事项“证照联办”一件事改革,扩大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网办”范围,建立健全歇业备案制度,实现“一窗办理”,推行“企业码”,推动涉企信息“一照通查”;深化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拓展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覆盖范围和事项数量,提升政务服务办件数据汇聚分析能力,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深化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推进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提升不动产登记智慧化水平,简化不动产登记税费缴纳流程,在“津心登”APP上线“房地产交易税费计算器”。在全市推广“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将不动产登记申请场景前移至售楼处,开通银行端在建工程抵押线上办理功能。
在积极营造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措施》提出,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打造“津心办电”品牌,升级“三零”服务举措;积极开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快速退税试点业务,推广应用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提升港口集疏运便利化水平,依托京津冀“单一窗口”,推进三地口岸物流信息共享;强化融资信贷服务,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办法,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加大金融产品服务的适配性和金融资源配置的精准性,发挥融资服务专员“融资+融智”作用。
在积极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方面,《措施》提出,提升商事纠纷审判执行效率,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建立裁判文书生效信息即时推送机制,为律师在线查询涉案信息提供便利;提高破产案件办理质量,推广破产案件立案审查材料索引等立案操作规程。建立破产执行联动机制,畅通执行部门与破产审判部门、破产管理人的沟通渠道,规范破产财产解封、移交等工作。
在积极营造创新务实、包容和谐的人文环境方面,《措施》提出加强“雏鹰—瞪羚—领军”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完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遴选培育机制,健全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体系和储备培育制度,加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培育,持续壮大优质中小企业发展“底盘”;建立境外招商促进机制,推动市、区两级分别选聘投资促进顾问、招商代表或大使,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延伸招商触角,支持本市有条件的园区派员驻境外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资在津设立研发中心,支持外资企业创新发展。
典型案例
浙江温州: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 集成22种许可证可在14个场景使用
今年以来,温州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建设温州综合应用平台,全面拓宽电子证照应用领域。
聚焦企业跨机构办事材料信息重复提交、填写和市场信息不透明问题,温州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涉企高频事项领域集成应用,推动企业信息“一码通展”、企业事项“一码通办”、企业服务“一码通达”,进一步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和市场信息透明度。目前,“企业码”已集成22种许可证,并在14个涉企场景实现应用,全市共有31万家企业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达125万次,平均节省企业时间1天以上。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集成数据关联,推动企业信息“一码通展”。(1)多系统互联。建设温州电子营业执照综合应用平台,与国家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程序、省IRS系统、温州企业档案查询系统等国家、省、市三级数源系统互联互通,在企业申领电子营业执照后自动关联名下信息,为广大企业提供证照关联管理、档案查询下载等应用功能。(2)“企业码”展示。将企业电子许可证、资质凭证等信息集成至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中,支持社会公众、机构扫描“企业码”,查看电子许可证、资质资格等多维信息,推动实现“一扫知全貌”,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
二是强化贯通应用,推动企业事项“一码通办”。(1)银行金融领域应用。联合市金融办、人行、银保监,出台实施方案,以瓯海农商行为试点,连通银行系统与温州电子营业执照综合应用平台,在企业办理账户开户、变更、年检、注销,贷款等业务时,提供电子营业执照认证登录、企业档案授权共享、企业变更信息即时通知等服务。以贷款为例,企业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办贷可实现从5天3份材料跑3次简化为半天内0材料跑0次。(2)公共服务领域。在平阳县试点,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枢纽,打造水电气“一件事”联办平台,企业使用电子营业执照扫码登入,可同步申报三方业务,共享企业名称、法人身份信息、电子营业执照影像等材料,并在线签署业务申请表、报装合同,实现水电气报装从3天5份材料跑3次简化为1天2份材料跑0次。(3)政务服务领域。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企业开办、企业注销、档案查询等政务领域作为“身份证”,提供信息共享和电子签字(签章)服务,实现全流程线上便捷办事。
三是打造温州专区,推动企业服务“一码通达”。获市场监管总局授权,温州成为全国首个在国家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上设置专区的地级市,专区功能模块数量居全国第二。持照经营主体可通过专区直接登入,一站式、一键式获取多种涉企服务,有效解决重复登录认证、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实现了企业服务“一码通达”。
(作者:申美怡,李鹏 编辑:周潇枭)
与本文知识相关的文章: